规模化猪场常见寄生虫病

随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,国民对猪肉需求量逐年上升。我国养猪业在良好的机遇下迅猛发展,猪场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,已成为公认的世界养猪大国,猪肉产量居世界首位。但伴随规模化猪场养殖量的逐渐增加,也为猪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契机。寄生虫病作为猪的三大传染性疾病之一,因其临床症状不明显或隐性带虫,死亡率相对较低,故极易被忽视。据报道,规模化猪场中寄生虫感染严重,体内寄生虫感染率达到90%以上,体外寄生虫感染率几乎100%。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,往往给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带来严重影响,成为经济效益折扣的重要因素。几种规模化猪场常见寄生虫病

  1. 疥螨病:
    猪疥螨病具有高度接触性,可通过病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感染,也可通过污染的圈舍和饲草等间接传播 。规模化猪场中,从断奶仔猪到成年猪各年龄段均可感染。疥螨感染产生的过敏反应能引起皮肤红斑和耳内结痂,也可造成慢性感染,形成硬皮。研究表明,猪疥螨进入皮肤深处后,典型症状是瘙痒。病猪瘙痒行为频率相对健康猪高9倍,病猪频繁向猪栏墙壁上摩擦皮肤。瘙痒引起的应激可导致病猪躁动不安,食欲不振,发育迟缓,其瘙痒和摩擦导致的皮肤损伤也增加了其它病原继发感染的风险。
  2. 蛔虫病:
    猪蛔虫为大型肠道寄生线虫。规模化猪场中发病率极高,我国生猪养殖中感染率约为17%-80%,平均感染强度20-30条,多发生于仔猪,3-6月龄仔猪最易感。猪蛔虫生活史简单,繁殖力及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强,受精卵随粪便排出,适宜条件下,发育为感染性虫卵,污染饲料和饮水。感染猪蛔虫的病猪表现口渴、呕吐、流涎和腹泻,成年猪感染数量较少时症状不显著,但伴有食欲不振、磨牙等表现。其幼虫在猪体内移行可引起咳嗽、发烧、肝脏损伤和肺炎等症状,成虫大量寄生于小肠内,破坏肠壁组织并吸取宿主营养,造成猪生长迟缓,甚至发育为僵猪。
  3. 球虫病:
    猪主要感染等孢球虫和艾美尔球虫两个属,以等孢球虫致病力最强。球虫寄生于小肠绒毛上层细胞,卵囊随粪便排泄出,适宜温湿环境下发生孢子化,发育为感染性卵囊。猪因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,感染率为25-50%。感染仔猪以严重腹泻为主要特征,排黄色水样便,有恶臭,可致脱水,仔猪生长发育不良。
  4. 弓形虫病:
    弓形虫是可感染所有温血动物真核细胞的血液寄生原虫,宿主范围广,生活史复杂。传播途径多样,可通过摄入感染性卵囊水平传播,也可经垂直传播。规模化猪场中各阶段猪群均可感染,死亡率达60%以上。猪弓形虫病一般呈隐性,可引起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,少数急性发病可表现咳嗽,共济失调,震颤和腹泻。重症猪临床症表现体温高热、呼吸困难、器官衰竭,1周左右即可死亡。弓形虫病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,造成流产、畸形胎或死胎,给规模化猪场造成严重经济后果。

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

  1. 预防:
    规模化猪场应依照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治猪寄生虫病。猪场应科学选址,合理布局。保持良好饲养环境,规范饲养管理,运用先进的饲养技术减少寄生虫病发生几率。采取“全进全出”、“批次管理”、“自繁自养”及“隔离引种”等管理模式,力求切断寄生虫病传播途径,减少染病几率。制定有针对性的合理膳食计划,提高猪群整体免疫力。对寄生虫病定期监测,及时制定和调整驱虫方案。
    新引入猪和后备猪应进行隔离饲养,引入后3周及合群前10天各驱虫一次;母猪分娩前和仔猪分圈前3周驱虫一次;保育猪2月龄后驱虫一次;种猪全年按季度驱虫4次。
  2. 治疗:
    规模化猪场治疗寄生虫病的首选药物应遵循“新型、广谱、高效、低毒”的原则,尽量选择可同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驱虫药[2]。为防止抗药性产生,采取交叉用药和联合用药的合理方式,避免长期使用单一驱虫药或驱虫频繁,使用剂量过高或过低。
    疥螨病驱虫采用0.05%的双甲脒彻底喷淋猪体表面,可以彻底杀死疥螨的成虫、幼虫和虫卵。
    猪蛔虫病采用芬苯达唑5-7.5mg/kg体重给药,专驱体内线虫,不仅可以杀灭各阶段幼虫,对虫卵也有极强的杀灭作用。
    弓形虫病毒治疗主要以磺胺类药物为主,饲料中添加400ppm磺胺氯达嗪钠(SCP)和80ppm的甲氧苄啶(TMP),严重感染的个体需要注射治疗。
    猪球虫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对仔猪进行抗球虫预防性治疗,给3日龄仔猪一次性口服20mg/kg体重的百球清,可以有效防治腹泻的产生。